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蜂巢,又像羊肚,因而得名。
羊肚菌的生长环境
1、温度与湿度
羊肚菌通生长喜欢温度低、湿度相对较的,在雨水较多的3~5月,生长较为丰富,此外在8~9月分也偶尔有羊肚菌的生长。羊肚菌的生长周期长,通常情况下该菌的生长需要在较低的气候温度下进行,此外生长时非常大的温度差也是生长所必须的条件。适度的温度差不光会刺激菌丝体生长发育,对于菌丝体的分化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羊肚菌菌丝的较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6~18℃是形成子实体发育的较适温度,保持空气湿度在65%~85%之间,是较为适宜生长湿度。以此看来,羊肚菌的栽培时间应该在11~12月较好。
2、日照
羊肚菌适合生长于光线较弱。透过玻璃的散射性阳光,更加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与发育。较好不要有强光的直接照射。
3、土壤
羊肚菌生长的土壤pH一般为6.6~7.6。在土壤偏中性的环境对羊肚菌的生长更加有利,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也适合羊肚菌的成长。所以目前发现的野生羊肚菌,大多数都生长在石灰岩中,此外,在一些黑或黄色的土壤中或者沙性较大的混合土中均能够发现羊肚菌的生长。
4、空气
羊肚菌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所以通常情况下在暗处及落叶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的生长受到限制,所以很少见羊肚菌的生长。
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增产营养液哪里有卖
保山农林牧渔相关信息
2023-09-08
2023-03-11
2023-03-10
2023-03-09
2023-03-08
2022-11-13
2022-03-09
2022-02-24
2022-02-15